今天网站被劫持了,还好发现的早 控制住了,来都来了,随便写点东西吧。
又是一年此刻。年岁渐长,生日早已褪去鲜亮的颜色,成了日历上一个普通的数字标记。自离开浙江后,那些会记得这个日子的朋友也都散落在远方,祝福与否,倒也不再挂怀。只是人总需要一些仪式感,在这寻常的日子里,为自己留下些印记。
- 今年写过一篇阶段性的总结:《真相不会因我们的承受能力而改变》
工作
自从离开了令我伤心的义乌后,也确实是想家了,回家准备再次创业的事情,虽然一开始就做了心理建设,创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在今年更是如此。
“闲”可能是这一年的关键词,同时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经济不好了,这两年创业的阻力明显比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要大,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激烈性都大了不少。
生活
这一年的生活是简单的,几乎每天都在熬夜,每天中午才起床,时间过得很快。
看了很多关于心理的书,让我对人,对这个世界 都有了全新的认知,不过呢创业的路子又到了瓶颈期了,方案反复推翻重来,计划屡屡受阻,我开始有点迷茫了,我在想要不要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对了 前几个月我决定减肥了,现在已经从160斤减到了145斤,目标是140,我非常喜欢这种有具体数值的目标,不像感情一样,难以琢磨。
今年相亲认识了个女孩,她给我的感觉就像很久之前就见过,只是那些记忆被岁月尘封。直到某个瞬间,想起来是怎么认识她的了,那时的她对我来说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而我也不过是她生命里的匆匆过客。不得不感叹,缘分真是妙不可言,兜兜转转十余年,又将我们牵引到彼此面前。
《早安,怪物》里提到:
你应该只对自己认为信得过的人表达亲密感,这是加深信任的基础。
要建立亲密关系,你得冒点风险。
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多力量。很多时候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不会破坏这段关系,我就会和我自己说,我需要冒点风险,才能获得到更进一步的关系。这个风险就是突破自己无意识的“舒适圈”,比如过于敏感,过于讨好等。时间会替我们筛选真正的朋友,那些值得深交的人,会尊重你的沉默,也会在你准备好的时候,依然为你保留座位;而那些因为做自己就疏远你的人,或许从来就不是我们需要的同行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潮水退去后,轻轻拾起留在沙滩上的贝壳——它们才是经得起冲刷的真心。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因为一次沉默就离开;而那些轻易离开的人,或许从未真正靠近过你。
可能对我而言,感情还是太复杂了,没有像减肥一样的明确的目标和路径,可我不会就此关闭感情的水龙头。
接受失去与珍惜当下
接受失去才意味着面对了现实,只有这样才意味着你跨过了这道坎,但是才能知道接下来怎么走。就比如说一个人生病了,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个事情,或者不相信不接受自己生病了,那怎么去治疗,和康复呢?
这句话也许出现在很多鸡汤中,但接受失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标题上写的一样,“生活是一场脱敏试验”,你可能一开始不接受,但是随着时间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各种方式告诉你就是失去了这个东西。比如生病了失去了健康,身体不舒服是切身感受到的
一次又一次的身体不舒服,让你不得不重视这件事情,意识到自己病了。接下来就必须需要花费时间去重视,只治疗这个问题。生活会一次次的把自己摁在地上摩擦,直到接受现实为止。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最开始我是不相信的,一年、两年、三年又怎样呢,就可以彻底忘记吗。但是几年后,过去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失去固然可惜,但是当下仍然是有着充足的理由值得我们珍惜的。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理由,那珍惜当下就是一个口号,并不不走心。
比如说在病情较轻的时间点,A天天抱怨,为什么就突然身体不舒服了啊,这真是太倒霉了!我们知道,在任意时刻,当下的状态是有不同的可能性的,可能是身体好的那个分支,也可能是身体差或者身体更差的故事分支。而在那个时刻,A总是和“更好可能性”的分支去比较,就只能心生抱怨、不满与痛苦的。后面的时候,A的病情严重了些,晚上需要频率比较高的深呼吸才能缓解,甚至还影响睡觉。那个时刻,A非常怀念正常呼吸的日子。只要能舒畅的呼吸,A肯定就什么都不抱怨了。当时一直抱怨的生活状态竟成为了未来向往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珍惜当下的理由,生活走向更差故事线的可能性并不是很低,反而是很高的,而当下则非常可能是未来我们向往求而不得的生活状态!
就好像“向死而生”一样,人们都说“The best is not come yet”,但现实很可能是“The worst is yet to come”。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发自内心的对当下有更多的知足感
有首歌,歌名是Why Am I the One里面有段歌词
or go on, go on, go on
继续吧 继续吧 继续吧
if you are thinking that 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如果你认为最糟的还没到来
闲聊是“无意义的话”
我是一个非常不擅长聊天的人。不过我会观察大家在聊什么,以及我自己在和别人闲聊,我也会观察别人会和我聊什么。时间长了,我会发现闲聊的很大部分就是车轱辘话,换句话是“无意义的话”。要么聊上周末干了啥、买了啥,看到了啥,要么就是之前聊过的话题因为不同的场景又再一次重新去说。
看过一个段子:“我”出门的时候,邻居总是问,上班去呀。不然呢,早上7点,我背个包去夜店吗?我家狗我总结出每天这个点我要上班了。其实现实就是如此,看到认识的人从食堂出来,就会问,刚吃完饭呀。从茶水间出来,会说来喝水呀。仔细想想这样的寒暄有任何意义吗,平时的闲聊有什么意义吗?
如果说是否从这些话中获得了有意义的信息,获得了成长,那肯定是没有的。但是慢慢觉得,不是所有事情,因为有明确的意义我们才去做,或者换句话是,我们一天那么长的时间其实很多时间都是没意义的。比如我们刷短视频有任何意义吗,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想从短视频获得什么知道,就是打发时间,获取纯粹的开心或者是猎奇感而已
人与人聊天也是这样的,本身就不需要寻求什么意义,就是打发时间,这个过程里如果能加深聊天对象之间的熟悉感,增加个人与群体的联系,那更是额外收获了。这个,就是我以前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我很欠缺这方面,现在倒是很希望有个人能跟我说说这些“无意义的话”。
长期打鸡血是不现实的
我经常会在觉得自己生活不够“上进”的时候,会短期的打鸡血设定一个目标,期望达成后能改变现状,改变生活。但是愈发的发现这是不现实的。
所谓打鸡血就是以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去获得比较明显的收益。比如突然想要一个月减肥10斤、一月看xx本书。就好像是一辆没有发动的汽车,突然以120km/h 速度启动起来运行,就很容易出问题,回到现实场景中就很难持续下来。
所以更好坚持的方法是以更小(非常小)的步长、更小(非常小)的目标的开始启动,不要一开始想着设定最终的目标,而是在当前的基础上,设定非常的小的一步,先启动起来,并且坚持一段时间,知道这一步变成当下的习惯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再设定一个很小的变化,持续迭代。
这里有一个方法就是“每日三件事”清单,可以用一个文档记录每天要做的三件事。可能你会说我每天要做那么多事情,怎么可能只有三件事。这里要记录的是对自己有略微有挑战的事,或者是之前不愿意做的事情。举个例子,之前做不到早睡,那么就可以将xxx点睡觉作为其中一项,不想洗衣服,就可以将洗衣服作为其中一项。最开始可能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确保始终只记录不超过三件事,我建议从记录一件事开始。超过这个数目的其他事情如果有时间做,不要写在这个清单上,可以默默无闻的做掉,或者记录在另一个清单里。
这个过程我在去年尝试了一个月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后来没有坚持下来这个习惯,一方面是后来甚至没有时间(懒)一件事都做不下来。今年我会继续尝试这个事情。
常常遗憾,不要后悔
生命中我们做过很多选择与决定。当回头看的时候,难免会对某些选择感觉到遗憾,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选择似乎不够明智。
遗憾和后悔并不是一件事情。弄清这两个概念我觉得非常必要的。奇葩说某一期就有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EP24:终其一生只是个平凡人你后悔吗)。后悔总是伴随着假设,即如果当初我不那么选择,结果会不会更好,而遗憾则坦然的接受和认清的事实。
比如当时因为某事情和某个人的感情生疏了,那这个结果就是事情,是可以遗憾的。但如果总是想着如果当初这件事那样做就好了,就不会和某人决裂了,那这个行为就是后悔。
后悔是一种非常没有必要的内耗。首先后悔中的假设都是需要回到过去。坦然的问我自己,我不愿意回到我过去的任何一个阶段,我当下的阶段是过去任何一个阶段努力过来的结果,我并不觉得当下的阶段比过去的任何一个阶段综合来看更差,至少在我目前关注的部分,没有更差。其次,就算回去了,以当时的视角、经验、环境,我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吗,我觉得不能。当时那么做一定有当时的理由,我不是疯子、傻子,再回到过去,这个理由仍然是存在的。
所以不要后悔的本质是不能过高的要求过去的自己有上帝视角作出最佳的决策,而是要接受过去自己所做的每个决定。可以浅浅的为过去一些不是特别正确(也许)的决定叹口气,然后接受它。
到这里,本文就该结束啦。最后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苍鹭医生对蛤蟆说的一句话结尾吧。
苍鹭把蛤蟆送到门口,告别之际,他转身对蛤蟆说:“蛤蟆,我认为你正在进步,虽然还有很多工作待完成,但你已经在学习的道路上站稳脚跟了,从此再也不会走回头路了。”
此处评论已关闭